从 “流量狂欢” 到 “价值共生”:艺人赢得文旅市场青睐的三重密码

分享到:

在文旅融合的新浪潮中,艺人与城市的相遇正从 “流量叠加” 转向 “价值共振”。当冯建宇的生日会让嘉兴 536 艺术空间单日客流突破 3000 人,当《红》的旋律带动百城文旅官号集体联动,当李现的 “打鸟” 镜头引发全国观鸟热…… 这些现象级案例的背后,是文旅市场对艺人 “高流量” 与 “正能量” 双重维度的深度考量。在 “流量变现” 与 “价值坚守” 之间,如何构建可持续的合作生态?艺人、文旅部门、粉丝群体三者的协同,正给出新的答案。

一、城市文化与艺人特质的双向契合:从 “流量聚合” 到 “精神共鸣”

嘉兴南湖的红船旁,冯建宇身着印有 “红船精神” 字样的文化衫,与粉丝共同参与 “重走一大路” 研学活动 —— 这一幕成为 2025 年暑期文旅融合的经典场景。这位以 “励志偶像” 形象著称的艺人,与嘉兴这座 “红色之城” 的相遇,恰是 “城市文化与艺人特质双向契合” 的生动注脚。

1. 空间赋能:文化地标与流量的化学反应

冯建宇生日会选址的嘉兴 536 艺术空间,本身就是城市文化升级的缩影。这个由老中山影城改造的文化综合体,自 2024 年 4 月开放以来已举办超百场演出,接待观众近 5 万人次。生日会期间,千张门票 “秒空”,24 小时紧急加场后仍 “一票难求”,近 5000 名粉丝从北京、长沙、纽约等地赶来,其中超半数是第一次到访嘉兴。粉丝 “饺子” 的行程颇具代表性:“从武汉赶来抢票,看完演出留一天去南湖、月河打卡,还尝到了‘斜西春’烧卖。” 这种 “演出 + 文旅” 的组合,让流量真正转化为城市的 “留量”。

2. 精神共振:价值观的深度耦合

南湖文旅部门的选择标准颇具深意:“冯建宇积极向上的品格,与南湖倡导的‘红船精神’高度呼应。” 这种精神层面的契合,让合作超越了商业范畴。生日会后,冯建宇参与 “红船精神” 主题研学,其工作室发布的 vlog 中,他身着民国学生装在烟雨楼前朗诵《少年中国说》,视频播放量超千万,带动 “南湖红色研学” 搜索量激增 200%。这种 “艺人 IP + 城市精神” 的叠加效应,正是文旅合作的高阶形态。

3. 粉丝行为:从 “应援” 到 “文化体验”

粉丝群体的表现更值得关注。在嘉兴活动中,粉丝自发制作 “南湖打卡地图”,标注红船、月河等景点,发起 “带着大宇的歌逛嘉兴” 话题,相关 UGC 内容超 5 万条。这种 “文明安利” 的行为,与嘉兴文旅的 “公约” 不谋而合 —— 景区工作人员发现,粉丝会主动将垃圾投入分类箱,甚至帮助维持秩序。正如南湖文旅负责人所言:“优质艺人的粉丝,本身就是文旅的‘编外宣传员’。”

二、作品能量与文旅场景的化学反应:从 “单点曝光” 到 “生态联动”

一首《红》如何点燃百城文旅的热情?当冯建宇的歌声与祖国大好河山的画面结合,当《红》的热血旋律遇上沈阳文旅的阅兵主题视频,流量的化学反应正在发生。这种以作品为核心的传播,展现了艺人内容与文旅场景的深度适配。

1. 内容赋能:音乐作品的文旅穿透力

《红》的案例极具启示性。国家旅游局官方账号将这首歌作为背景音乐剪辑进地方景色视频,引发连锁反应 —— 不到一周,超百家文旅官号跟进,“冯建宇《红》带火各地文旅” 登上热搜。沈阳文旅的操作尤为巧妙:9 月 3 日发布的阅兵主题视频中,《红》的旋律与受阅部队画面交织,评论区出现 “配上《红》像征兵视频” 的热议,单日视频播放量破亿。这种 “歌曲 + 场景” 的适配,让音乐成为文旅传播的 “情感纽带”。

2. 技术赋能:二创杠杆撬动全民传播

Z 世代对 “有趣官方” 的期待,推动文旅传播进入 “二创时代”。杨紫的 “魔性舞蹈” 就是典型案例:她发布的两段即兴舞蹈视频爆火后,全国近百个文旅官号开启 “整活” 模式 —— 浙江文旅将舞步与《千年等一回》结合,演绎西湖断桥浪漫;重庆文旅搭配方言童谣,凸显山城魔幻地形;北京文旅让她 “踏遍” 中轴线,展现古都风貌。这种 “艺人素材 + 地方特色” 的二创,形成 “情绪共鸣 - 文化认同 - 行动转化” 的传播链条,网友戏称 “杨紫一天‘舞’遍全国”。

3. 行业赋能:从 “借流量” 到 “造生态”

李现的 “打鸟” 热则展现了艺人对行业的深层赋能。他在玉渊潭公园拍摄鸟类照片的日常分享,被生态环境部点赞,带动 #玉渊潭打鸟# 话题阅读量破亿,鸟类科普搜索量激增 300%。更意外的是,海南、四川、山西等多地文旅官号集体 “喊话” 李现,发布 “观鸟地图” 争夺流量。这种 “明星效应 + 生态传播” 的模式,不仅带火观鸟旅游,更推动 “文明观鸟” 理念普及,实现了流量向公益价值的转化。

三、粉丝经济与文旅消费的理性升级:从 “疯狂应援” 到 “文明共创”

粉丝经济正在经历从 “量” 到 “质” 的蜕变。当冯建宇粉丝制作 “跟着大宇看遍祖国” 地图视频,当赵丽颖粉丝带动泉州蟳埔村年游客超 850 万人次,理性的粉丝文化正在成为文旅市场的 “稳定器”。

1. 消费理性:从 “为偶像买单” 到 “为体验消费”

赵丽颖与泉州蟳埔村的故事极具说服力。2023 年,她拍摄的簪花大片让这个闽南小村一夜爆红,2024 年游客超 850 万人次,旅游收入超 18 亿元。更关键的是,粉丝行为推动文化传承:蟳埔社区成立全国首个簪花围协会,制定邻里守则 13 条,签订《诚信经营承诺书》200 多份,还将簪花体验与非遗保护结合,吸引马来西亚留学生林诗于学习火鼎公火鼎婆舞蹈。这种 “粉丝流量 - 文化体验 - 产业升级” 的闭环,正是理性消费的典范。

2. 行为理性:从 “刷数据” 到 “做公益”

冯建宇粉丝的 “文明安利” 颇具代表性。在《红》带动的文旅联动中,粉丝制作 “点亮地图” 视频,盘点歌曲唱响的城市,配文 “跟着大宇的步伐看遍祖国大好河山”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粉丝团发起 “每到一城做一件好事” 活动:在沈阳参与 “九一八” 纪念馆志愿讲解,在嘉兴参与红船文创义卖,将应援转化为公益行动。这种 “偶像影响力 + 社会价值” 的结合,大幅降低了文旅合作的风险。

3. 生态理性:从 “单点合作” 到 “长效机制”

各地文旅部门也在建立风险防控机制。嘉兴南湖区文旅与冯建宇团队签订的合作协议中,明确要求 “粉丝活动不得影响公共秩序”;泉州丰泽区文旅局则推出 “明星效应可持续性评估体系”,从粉丝转化率、文化契合度、社会评价等维度考核合作效果。这些机制的建立,让 “艺人 + 文旅” 从短期流量事件,变为长期价值投资。

四、从 “流量” 到 “能量”:文旅与艺人的价值共生之道

当冯建宇的生日会带动嘉兴 536 艺术空间成为城市文化地标,当《红》的旋律成为百城文旅的 “精神符号”,当李现的 “打鸟” 镜头推动生态旅游升级,文旅与艺人的合作已超越 “流量置换”,进入 “价值共生” 的新阶段。

1. 文旅方:借船出海与筑巢引凤

文旅部门的策略愈发清晰:既要 “借船出海”—— 借助艺人流量快速破圈,更要 “筑巢引凤”—— 通过文化升级留住游客。嘉兴的做法颇具借鉴:536 艺术空间不仅承接冯建宇生日会,还引入话剧、音乐会等多元演出,打造 “白天逛南湖、晚上看演出” 的文旅闭环;泉州蟳埔村则通过制定行业标准、修复历史建筑、开发文创产品,将 “簪花热” 转化为可持续的文化产业。

2. 艺人方:流量变现与价值沉淀

艺人的选择同样关键。冯建宇团队的策略是 “选择性接盘”:拒绝纯商业代言,优先选择与文化、公益相关的合作。这种定位让他获得主流认可 —— 南湖文旅称其为 “红船精神传播使者”,国家旅游局将《红》作为推广曲。正如其经纪人所言:“与文旅合作不是‘割韭菜’,而是借城市的文化底蕴沉淀艺人价值。”

3. 粉丝方:情感共鸣与文化认同

粉丝群体的成熟度决定了生态的可持续性。冯建宇粉丝 “饺子” 的话颇具代表性:“以前追演唱会是‘打卡签到’,现在跟着大宇逛南湖,是真正感受文化。” 这种从 “情感投射” 到 “文化认同” 的转变,让粉丝经济成为文旅消费的 “稳定器”。

结语:流量是表,价值是里

当冯建宇在嘉兴红船旁唱响《红》,当李现的观鸟镜头记录下玉渊潭的春日,当赵丽颖的簪花造型带动蟳埔村的文化复兴,这些案例共同证明:文旅市场青睐的艺人,不仅要有 “高流量”,更要能输出 “正能量”;不仅要懂 “流量变现”,更要会 “价值沉淀”。

未来的文旅合作,将是 “合规”“契合”“理性” 的三重奏:以合规为基石,确保合作不越界;以契合为催化剂,让艺人特质与城市文化共振;以理性为引擎,通过粉丝经济的正向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。只有当流量转化为文化传播的能量,当艺人成为城市精神的代言人,“艺人 + 文旅” 的模式才能真正行稳致远,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。

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shishangzazhi.cn/xinchao/3418.html

温馨提示:创业有风险,投资须谨慎!编辑声明:时尚杂志网是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平台,转载务必注明来源,部分内容来源用户上传,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,不可作为直接的消费指导与投资建议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E-mail:1074976040@qq.com,我们将立即处理。

相关文章

时尚IDOL

时尚前线